欢迎光临中农合作协会官网!

辟水源 稳供电 推技术 部分粮食产区多举措抗旱保丰收

2022-09-14   来源:新华社    记者:姚子云 周楠 侯文坤

 

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,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较历史同期大幅偏低,沿江多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。中央气象台9月13日继续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。为抗旱保丰收,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粮食产区因地制宜通过广辟农用水源、保灌溉电力供应、推广耐旱新品种、提供农技支持等方式,减轻旱情对秋粮生产的影响。

面对今年的旱情,洞庭湖区腹地的产粮大县——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因地制宜,目前已出动干部群众7万多人次,采取引、补、调、取、送等多种方式,灌溉农田50余万亩,稳住了丰收基本盘。

“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外江外河‘引’、工程措施‘补’、多级提灌‘调’、全力挖潜‘取’、整合资源‘送’、倡议引导‘节’。”华容县委书记陶伟军介绍,7月下旬以来,华容县共在长江、藕池河、华容河沿线架设机泵411台,24小时不间断开机引水,日引水量达400万立方米。

在旱情较为严重的华容县梅田湖镇,保障藕池河沿线6个村用水的张家湾机埠20台水泵日夜连轴运转。看着一股股清水流入田中,梅田湖镇金鸡村种粮大户尚秋海说:“高温无雨、晚稻‘喊渴’,政府通过增泵引水,为我们送来了‘及时雨’。”

 

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种粮大户张四生蹲在田头查看水稻恢复情况。(受访者供图)

 

稳定的电力供应是部分缺水田抗旱保灌的基础。“田里要用电,国网信丰县供电公司员工顶着日头,很快就帮我们通了电。”看到从水泵里喷涌而出的水流入稻田,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正平镇潭口村种粮大户张四生松了口气。他说,当地晚稻正处在抽穗灌浆期,如果水稻“喝不饱”,营养供给不足,可能导致籽粒不饱满甚至空壳。他家350多亩晚稻因干旱缺水,已经出现黄叶枯萎,灌溉后逐渐复绿。

连日来,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,正平镇潭口村的晚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。为更好地解决晚稻用水问题,潭口村派专人管水,帮助农户打通用电、用肥等物资保障堵点,将旱情对秋粮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
经历旱情且位于山区,取水难度大,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陂头镇竹山村种粮大户何茂盛忙个不停。在已经收过一茬水稻的田里,何茂盛正在施叶面肥,再生稻二次抽出的稻穗迎风摇曳。

“再生稻只割稻株上面三分之二的部位收稻穗,留稻株下面三分之一的部位,继续对植株和根系施肥,能再长出一季水稻,实现‘一茬两收’。”何茂盛说,今年栽种的200亩再生稻在8月上旬就已收割一茬,亩产达1000斤干谷;对10月中旬的第二茬,他充满期待。

在田边歇脚的功夫,何茂盛给记者算起了账:“再生稻不仅可以避开‘双抢’高峰期,节省人力物力成本,还比传统双季稻种植模式减少35%左右用水,更耐旱。”近年来,再生稻生产模式在全南县逐步推广,种植面积超过1.7万亩。

 

 

湖北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黄沟村的千亩稻田陆续开始收割。(受访者供图)

 

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,引导农户实施水稻“一喷多促”技术121万亩次,实现一次作业促壮苗稳长、促灾后恢复、促灌浆成熟、促单产提高。

据了解,截至9月11日,湖北秋粮已收获2066.4万亩,收获进度42%;旱情发生以来,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派出抗灾小分队2757个(次),派出抗灾技术人员6.16万人次,落实水稻“一喷多促”技术2760万亩次。